悬索桥是跨越能力最强的桥型之一, 悬索桥的起源——起源于中国,藤桥、索桥等。
跨度500m:1880年至1920年-纽约,布鲁克林(Brooklyn ,1883,486m )桥,威廉斯堡桥(Williamsboarg, 1930,488m )桥,曼哈顿(Manhattan,1909,448m )桥。
跨度1000m :1931年-乔治、华盛顿(George Washington,1066m )桥;1937年金门(Golden Gate, 1280m )大桥。
1940年-美国华盛顿州的塔可马(Tacoma,主跨853m)大桥的风毁引起人们对悬索桥抗风的反思。
1964年-建成韦拉扎诺(Verrazano Narrows Br.)桥(双层,主跨1298m)的记录一直保持至上世纪80年代初。
1966年建成主跨988m的塞文(Severn)桥。
1981年英国的恒伯尔(Humber)桥(主跨1410m)的建成,将保持记录17年之久的韦拉扎诺桥打破。
在亚洲,1962年福冈的若户桥,主跨367m,至1988年建成的南备赞大桥(主跨1100m)结束了亚州无千米跨大桥历史,1998年,明石海峡大桥(主跨1990m)的建成,标志着大跨悬索桥修建重心转移到了亚州。
在中国,1995年建成了西陵长江大桥(主跨900m)、1997年建成了虎门大桥(主跨888m)。
1998年的香港青马大桥(主跨1377m)和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(主跨1385m)分别列入世界大跨度桥梁序列中的第四位与第五位。
主跨452m的汕头海湾大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加劲梁,在世界同类桥中跨径排名第一。
悬索桥构成及特征
构成:主缆、加劲梁、主塔、鞍座、锚碇、吊索
特征:柔性悬吊组合体系。
成桥时,主要由主缆和主塔承受结构自重,加劲梁受力由施工方法决定。
成桥后,结构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,受力按刚度分配。